Dockerfile学习

本文是对Dockerfile学习的整理

Docker build命令

docker build命令用于使用Dockerfile创建镜像。

语法:docker build [OPTIONS] PATH | URL | -

OPTIONS说明:

  • --build-arg=[]:设置镜像创建时的变量
  • --cpu-shares:设置CPU使用权重
  • --cpu-period:限制CPU CFS周期
  • --cpu-quota:限制CPU CFS配额
  • --cpuset-cpus:指定使用的CPU id
  • --cpuset-mems:指定使用的内存id
  • --disable-content-trust:忽略校验,默认开启
  • -f:指定要使用的Dockerfile路径
  • --force-rm:设置镜像过程中删除中间容器
  • --isolation:使用容器隔离技术
  • --label=[]:设置镜像使用的元数据
  • -m:设置内存最大值
  • --memory-swap:设置swap的最大值为内存+swap,-1表示不限swap
  • --no-cache:创建镜像的过程不使用缓存
  • --pull:尝试去更新镜像的新版本
  • --quiet,-q:安静模式,成功后只输出镜像ID
  • --rm:设置镜像成功后删除中间容器
  • --shm-size:设置/dev/shm的大小,默认值是64M
  • --ulimit:ulimit的配置
  • --tag,t:镜像的名字及标签,通常name:tag或者name格式;可以在一次构建中为一个镜像设置多个标签
  • --network:默认default。在构建期间设置RUN指令的网络模式

指令说明

FROM

指定基础镜像。FROM是必备指令,并且必须是第一条指令。

RUN执行命令

RUN指令用于执行命令行命令。

格式:

  • RUN <命令>
  • RUN ["可执行文件", "参数1", "参数2"]

COPY复制文件

格式:

  • COPY [--chown=<user>:<group>] <源路径>... <目标路径>
  • COPY [--chown=<user>:<group>] ["<源路径1>",... "<目标路径>"]

COPY指令将从构建上下文目录中<源路径>的文件/目录复制到新的一层的镜像内的<目标路径>位置。

<源路径>可以是多个,甚至可以是通配符。

<目标路径>可以是容器内的绝对路径,也可以是相对于工作目录的相对路径(工作目录可以用WORKDIR指令来指定)。目标路径不需要事先创建,如果目录不存在会在复制文件前先行创建缺失目录。

使用COPY指令,源文件的各种元数据都会保留。比如读、写、执行权限、文件变更时间等。这个特性对于镜像定制很有用。特别是构建相关文件都在使用git进行管理的时候。

ADD 更高级的复制文件

ADD指令和COPY的格式和性质基本一致。但是在COPY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功能。

比如<源路径>可以是一个URL,这种情况下,Docker引擎会试图去下载这个链接的文件放到<目标路径>去。下载后的文件权限自动设置为600,如果这并不是想要的权限,那么还需要增加额外的一层RUN指令进行解压缩。所以不如直接使用RUN指令,然后使用wget或者curl工具下载,处理权限、解压缩、然后清理无用文件更合理。因此,这个功能其实不实用,而且不推荐使用。

如果<源路径>为一个tar压缩文件的话,压缩格式为gzip,bzip2以及xz的情况下,ADD指令将自动解压缩这个压缩文件到<目标路径>去。

CMD 容器启动命令

格式:

  • shell格式:CMD <命令>
  • exec格式:CMD ["可执行文件", "参数1", "参数2"...]
  • 参数列表格式:CMD ["参数1", "参数2"...]。在指定了ENTRYPOINT指令后,用CMD指定具体的参数。

Docker不是虚拟机,容器就是进程。既然是进程,那么在启动容器的时候,需要指定所运行的程序及参数。CMD指令就是用于指定默认的容器主进程的启动命令的。

Docker不是虚拟机,容器中的应用都应该以前台执行,而不是像虚拟机、物理机里面那样,用systemd去启动后台服务,容器内没有后台服务的概念。

对于容易而言,其启动程序就是容器应用进程,容器就是为了主进程而存在的,主进程退出,容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,从而退出,其他辅助进行不是它需要关心的东西。

ENTRYPOINT入口点

ENTRYPOINT的格式和RUN指令格式一样,分为exec格式和shell格式。

ENTRYPOINT的目的和CMD一样,都是在指定容器启动程序及参数。ENTRYPOINT在运行时也可以替代,不过比CMD要略显繁琐,需要通过docker run的参数--entrypoint来指定。

当指定了ENTRYPOINT后,CMD的含义就发生了改变,不再是直接的运行其命令,而是将CMD的内容作为参数传给ENTRYPOINT指令,换句话说实际执行时,将变为:

<ENTRYPOINT> "<CMD>"

ENV设置环境变量

格式有两种:

  • ENV <key> <value>
  • ENV <key1>=<value1> <key2>=<value2>...

这个指令很简单,就是设置环境变量而已,无论是后面的其他指令,如RUN,还是运行时的应用,都可以直接使用这里定义的环境变量。

下列指令可以支持环境变量展开:

ADDCOPYENVEXPOSELABELUSERWORKDIRVOLUMESTOPSIGNALONBUILD

ARG构建参数

格式:ARG <参数名>[=<默认值>]

构建参数和ENV的效果一样,都是设置环境变量。所不同的是,ARG所设置的构建环境的环境变量,在将来容器运行时是不会存在这些环境变量的。但是不要因此就使用ARG保存密码之类的信息,因为docker history还是可以看到所有值的。

Dockerfile中的ARG指令是定义参数名称,以及定义其默认值。该默认值可以在构建命令docker build中用--build-arg <参数名>=<值>来覆盖。

VOLUME定义匿名卷

格式:

  • VOLUME ["<路径1>", "<路径2>"...]
  • VOLUME <路径>

容器运行时应该尽量保持容器存储层不发生写操作,对于数据库类需要保存动态数据的应用,其数据库文件应该保存于卷(volume)中。为了防止运行时用户忘记将动态文件所保存目录挂载为卷,在Dockerfile中,我们可以事先指定某些目录挂载为匿名卷,这样在运行时如果用户不指定挂载,其应用也可以正常运行,不会向容器存储层写入大量数据。

VOLUME /data

这里的/data目录就会在运行时自动挂载为匿名卷,任何向/data中写入的信息都不会记录进容器存储层,从而保证了容器存储层的无状态化。当然,运行时可以覆盖这个挂载设置。比如:

docker run -d -v mydata:/data xxxx

在这个命令中,就使用了mydata这个命名卷挂载到了/data这个位置,替代了Dockerfile中定义的匿名卷的挂载配置。

EXPOSE声明端口

格式为:EXPOSE <端口1> [<端口2>...]

EXPOSE指令是声明运行时容器提供服务端口,这只是一个声明,在运行时并不会因为这个声明应用就会开启这个端口的服务。在Dockerfile中写入这样的声明有两个好处,一个是帮助镜像使用者理解这个镜像服务的守护端口,以方便配置映射;另一个用处则是在运行时使用随机端口映射时,也就是docker run -P时,会自动随机映射EXPOSE的端口。

要将EXPOSE和在运行时使用-p <宿主端口>:<容器端口>区分开来。-p是映射宿主端口和容器端口,换句话说,就是将容器的对应端口服务公开给外界访问,而EXPOSE仅仅是声明容器打算使用什么端口而已,并不会自动在宿主进行端口映射。

WORKDIR指定工作目录

格式为WORKDIR <工作目录路径>

使用WORKDIR指令可以来指定工作目录(或者称为当前目录),以后各层的当前目录就被改为指定的目录,如该目录不存在,WORKDIR会帮你建立目录。

USER指定当前用户

格式:USER <用户名>[:<用户组>]

USER指令和WORKDIR相似,都是改变环境状态并影响以后的层。WORKDIR是改变工作目录,USER则是改变之后层的执行RUNCMD以及ENTRYPOINT这类命令的身份。

当然,和WORKDIR一样,USER只是帮助你切换到指定用户而已,这个用户必须是事先建立好的,否则无法切换。

HEALTHCHECK健康检查

格式:

  • HEALTHCHECK [选项] CMD <命令>:设置检查容器健康状况的命令
  • HEALTHCHECK NONE:如果基础镜像有健康检查指令,使用这行可以屏蔽掉其健康检查指令。

HEALTHCHECK指令是告诉Docker应该如何进行判断容器的状态是否正常,这是Docker 1.12引入的新指令。通过该指令指定一行命令,用这行命令来判断容器主进行的服务状态是否还正常,从而比较真实地反映容器实际状态。

当在一个镜像指定了HEALTHCHECK指令后,用其启动容器,初始状态会为starting,在HEALTHCHECK指令检查成功后变为healthy,如果连续一定次数失败,则会变为unhealthy

HEALTHCHECK支持下列选项:

  • --interval=<间隔>:两次健康检查的间隔,默认为30秒
  • --timeout=<时长>:健康检查命令运行超时时间,如果超过这个时间,本次健康检查就被视为失败,默认为30秒
  • --retries=<次数>:当连续失败指定次数后,则将容器状态视为unhealthy,默认为3次

CMDENTRYPOINT一样,HEALTHCHECK只可以出现一次,如果写了多个,只有最后一个生效。

HEALTHCHECK [选项] CMD后面的命令,格式和ENTRYPOINT一样,分为shell格式和exec格式。命令的返回值决定了该次健康检查的成功与否:0:成功,1:失败,2:保留。

备注

RUN CMD ENTRYPOINT的对比

  1. RUN执行命令并创建新的镜像层,RUN经常用于安装软件包
  2. CMD设置容器启动后默认执行的命令及其参数,但CMD能够被docker run后面跟的命令行参数替换
  3. ENTRYPOINT配置容器启动时运行的命令,CMD的内容会作为参数传给ENTRYPOINT指令

保持docker的运行不退出

我们前面说过,Docker不是虚拟机,容器中的应用都应该以前台执行,而不是像虚拟机、物理机里面那样,用systemd去启动后台服务,容器内没有后台服务的概念。

因此想要在docker中运行后台进程而不退出,就需要在前台运行一个进程,这个进程通常没有实际意义,仅仅是为了保持docker不退出。比如:

1
tail -f /dev/null

https://yeasy.gitbooks.io/docker_practice/image/build.html